首 页    检察要闻    检察资讯    案件聚焦    犯罪预防    队伍建设    视觉检察    检察文化
 
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
当前位置:首页>>犯罪预防
打破“无声”桎梏,他们求救不再难
时间:2025-07-03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 “求救很难”——在一次与新沂市聋协主席、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聋人教师索菲菲的交流中,她向我倾诉了残障人士求救的困境。从她口中,我还听到一个令人揪心的真实案例:一名聋哑老人突发身体不适,却因为听力言语障碍,无法通过120热线求救,只能挺到家里人回来才就医。

  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?带着这样的疑问,我走访了急救中心、医院、特殊教育学校等地,深入了解后发现,不少残障人士都出现过急救求助困难的情况。为推动问题系统性解决,我决定向上级检察院汇报。

  “全市现有持证听力残疾人12725人、言语残疾人1004人,建议督促完善紧急呼叫系统无障碍功能……”2024年7月,徐州市检察院在对全市特定群体无障碍环境开展调研后发现,“求救很难”是众多听力言语障碍群体共同的隐痛,也是亟待填补的服务盲区。随后,徐州市检察院向该市卫生健康委发出检察建议,督促其推进医疗系统无障碍环境建设提档升级,包括填补这片“无声”的空白。

  很快,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回复称,将组织建设供聋哑人等特定群体使用的呼救渠道。获悉这一消息后,我不断问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。带着“如何让系统更贴合实际需求”的疑问,我联合手语翻译、特殊教育教师等力量,进一步走访残障人士。

  “如果残障人士在农村地区无法准确描述位置怎么办?”“还有一些老年残障人士不识字,更不会打字……”在与新沂市卫健部门、残联开展的联络会上,我提出了不少具体建议,希望可以更好地完善呼救系统的功能架构。

 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,今年3月15日,徐州市首个急救便民服务系统正式上线。该系统依托“新沂市急救120”微信小程序,新增文字呼叫、视频求助、精准定位等功能,让特定群体的紧急需求得以“可视化”传递。

  系统上线后,我也提示职能部门要做好普及工作。5月,一场推广活动在120急救医疗站开展。

  “选择‘听障人士呼救’功能,发出呼救信息后,120指挥调度中心将就近调度救护车出诊。”现场演示时,工作人员点击呼叫按钮的瞬间,系统已通过用户授权的定位功能自动锁定呼救人所在楼栋单元,同步启动的视频通话功能,也让急救医生能实时指导自救。

  在手语老师的指导下,两名听障人士代表通过小程序发起模拟呼救。当120指挥调度中心的屏幕上即时显示文字求救信息时,我听到现场观摩的新沂市人大代表冯宪宝感慨:“这是真正把‘救命’按钮交到了特定群体手中。”

  近日,我在与新沂市卫健部门进行工作对接时了解到,该系统上线以来,已成功为多名残障人士打通了求救通道。从说不出口的无声呼救,到实时传递的文字信息;从孤立无援的漫长等待,到“3秒内响应”的精准救援……我想,这张用科技与温情编织的生命保障网,正在打破“无声”的桎梏,让每一份求助都能及时被听见、看见。

  (整理:本报通讯员丁鑫)


 
通辽铁路运输检察院简介
领导介绍
机构职能
检务指南
人员信息
预决算公开
12309中国检察网
中国检察听证网
网上举报
检察长信箱
律师预约平台
代表委员联络平台

版权所有:通辽铁路运输检察院

        地址: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红光大街西段通辽铁路运输检察院   0475-2737260

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   技术支持:正义网
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